卫家女 第22节

  郑裘体胖,在班列中小退半步,看着十分显眼。
  卫蔷便立刻盯上了他。
  他当即缩了下肚子,可惜在定远公的眼里不过是只躲在草丛后的肥兔子。
  “郑侍郎,不知您家中有几子?是评等选官入仕,还是蒙恩入仕?”
  郑裘官袍内瞬间被冷汗沁透。
  看着卫蔷,他道:“回国公大人,我家三子成人,皆已出仕,余下小儿刚到束发之年,难承国公厚爱。”
  “唉,郑侍郎何必妄自菲薄,河阴郑氏教出来的子弟,皆是精通六艺的国之才俊,甘罗十二岁拜为上卿,郑家子弟必不差些什么。”
  郑裘连忙道:“差的,差的,犬子顽劣,不堪驱使。”
  与同州骆家那等破落户不同,河阴郑家子弟并不缺官做,郑裘更是绝不肯自己儿子去了北疆那苦寒之地,受卫臻这等如狼如虎之人磋磨的。
  卫蔷还是在笑。
  “河阴郑家子弟不堪驱使,那……河南于氏?齐州吕氏?”
  无人敢应。
  卫蔷低头轻笑了一声:“想分钱吃肉,却连人都不肯给……罢了,不如这样,各家派一子弟给我,三年,竞标之中,便算五千贯,如此一来,同州骆家已经是一万五千贯在记丰州督府账上,河中府陈氏也有五千贯在账。还请各家竞标之时多带些自家子弟……”
  “荒唐!”
  出言怒斥之人是当朝尚书令姜清玄。
  “定远公,人怎可以钱换之?同州骆家也罢,河中陈氏也罢,其子弟若在北疆选官,那便在你定远公的所属之官,乃北疆百姓之父母,你以银两计之,他们为官之时如何自处?”
  卫蔷慢慢转过身,看向了姜清玄。
  自她归朝以来,除了明德门前那一场争执,这是她头一次正眼看姜清玄,她的外祖。
  “荒唐?敢问尚书令,如何方是不荒唐?是朔州大雪,岑刺史泣血求援,圣人允了三万石赈灾之粮,你户部一粒不发?还是自你掌管户部我北疆数年来一枚铜板的军饷也未得?”
  朝堂上,定远公大袖一展,带着长疤的右手握住了刀柄,她一双眼死死地盯着尚书令的脸:
  “尚书令,何事能比此些更荒唐?”
  她身后,郑裘长出了一口气。
  从世家刮了地皮又如何,定远公不还是调头又去打寒门了?
  第24章 胡子 “只因您是圣人之口舌,圣人之耳……
  朝堂上,尚书令姜清玄神色淡淡:“定远公,如今商议的乃是丰州督府官吏调派之事。”
  定远公卫蔷扶刀冷笑:“昨日户部侍郎伍大人有一话说得极好,前事不清,后事难行,不如我们先议清尚书令大人营私舞弊、草菅人命、吞没北疆粮饷和赈灾之粮一事,如何?”
  她上前一步,看着那如世外仙人一般的尚书令,也是她的外祖。
  “你可知,朔州一场大雪,没了多少人命?兵士杀人,以刀,武将杀人,以令,尚书令想要杀人,做出一副与世无争的神仙样子便够了。”
  她干瘦的手指摩挲着刀柄,群臣只能看见她的背影。
  郑裘忽觉颈上一凉,半月多前,定远公与他说:“郑大人定然不想知道,我是如何威逼于人的。”
  如今,他知道了。
  即使那刀未出鞘,未逼在别人颈项之上,他也知道了。
  也确实不想知道。
  此时的定远公,就像是一把嗜血的凶刀。
  直面凶刀的姜清玄却仍是不动如山:“定远公,同光四年雪患波及东都以北十九州之地,冀州、晋州、太原府皆在其列,赈灾之事救人为要,朔州百姓在册不过三千户……”
  “住手!”
  听见一声惊呼,朝臣才惊觉方才眼前划过的那道冷光是何物。
  是定远公的刀。
  让她住手的,就是珠帘后的皇后。
  定远公冷笑一声,刀锋一转,刀收入鞘中,只见几片白霜缓缓落地,殿中阴暗,左近之人细看才知道那是何物,是姜清玄脸上的胡子。
  “卫蔷!”皇后气急,喊出了定远公从前的名字。
  定远公一声爆喝:“住嘴!别在我面前逞你皇后的威风!”
  虽说都知道定远公从归朝之后几次落了皇后的面子,可谁都没想到她竟然在朝议上咆哮皇后。
  朝堂上有朝臣不安地动了动。
  出身寒门的没见过这等场面。
  出身世家的也没见过这等场面。
  一时间有人将脖子缩了回去,有人将脖子伸了出来。
  大太监尖声道:“定远公你藐视皇后,该当何罪!”
  堂下亦有御史出列,参奏定远公咆哮朝堂、不敬皇后、明堂拔刀、侮辱朝臣等等一众罪名。
  群情激奋之中,定远公反而笑了,她的笑声如刀尖划过明堂的青砖:“如此大罪,夷九族,恰好送这世上害我至深之人陪我同赴黄泉。”
  即使隔着珠帘,隔着龙椅,在这偌大明堂之中众人仿佛还是听见了皇后怒不可遏的喘息声:“来人,将定远公给我拿下!着刑部……”
  这时,一个人深深一礼,道:“皇后娘娘,定远公与臣于赈灾分派一事有争执,来往几句是寻常之事,她久在北疆杀敌,多了几分凶气,或有几分言语不当之处,请皇后娘娘看在她守边十年,劳苦功高的份上,莫要动气。”
  说话之人腰深深地弯下。
  像一棵山壁上孤长的老松。
  方才还人心浮动的明堂内肃然了起来。
  因为此人是尚书令姜清玄。
  他的蓄养多年的白须还在地上,他弯下了腰替定远公说话。
  “尚书令!”珠帘一片嘈杂的脆响,有一只手似乎想掀开珠帘,又收了回去,“何以至此?你、你乃尚书令,群臣之首,领议百官,你……那我呢?若不将定远公严惩,尚书令大人,你告诉我,我这皇后如何在朝堂自处?”
  姜清玄沉声道:“皇后娘娘,你抱玺临朝,是因圣人龙体有恙,您避坐帘后听政,只因您是圣人之口舌,圣人之耳目,并非因为您是皇后。”
  直起身,又深深地弯下腰去。
  冰霜封冻了一般的明堂上,尚书令大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当朝皇后、他的亲外孙女说:
  “娘娘,这朝堂上本就没有皇后的威风,方才定远公大人那句话,算不得错。”
  大梁立国数年之后,高祖便召集史官为前唐修史,那史书朝上众人尽皆读过,也都知道前唐武氏垂帘于御座之后,后并称“二圣”,乱了李家江山,也是因此,哪怕当初的卫皇后温良恭俭,在群臣的坚持之下,圣人还是发了明旨,说皇后是奉玺听政,代听国事,朝中诸事,奏秉与圣人。
  就如姜清玄所说,她并非武氏那般“二圣临朝”,而只是圣人的口舌耳目。
  朝堂上安静了许久许久,久到人们以为那珠帘后面已经没有人了,才有一声轻叹传了出来。
  “那依尚书令所见,定远公咆哮朝堂该如何处置?”
  “回娘娘,定远公不过是声高两分,有失体统,罚俸一月便可。”
  散朝之时天阴将雨,湿风席卷明堂之外,一众朝臣以手扶冠,以袖遮面,疾走于石道之上。
  尚书令姜清玄没有遮挡自己的脸,文武百官一回头都能看见他光秃秃的下巴和唇上。
  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随意毁之,不孝也,古时有刑罚名“髡”就是剃须除发,到如今,闹事中的莽汉被人除了须发都还是要拼命的,今日,百官之首就在朝堂上受了剃须之辱。
  他却仍是一片泰然之色,甚至为定远公求情。
  冷风拂面,有机灵的黄门取了伞要为姜清玄遮挡,被他抬手拒了。
  见他安步当车,寒门一系的朝官心中竟也安稳了下来。
  人不自辱,自无人能辱之。
  陈伯横在一旁看了,抬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胡子,此处不是净室,他不能说话。
  走到明德门前,他上车之后又递了个纸条给随从。
  随从看了一眼,与车夫道:“相公说今日要去别院看玉兰。”
  风烈雨将来,挡不住陈相公想看玉兰花。
  闭口相公是不能说话的,有些人是能说话的,一边躲着风,一边小声说:“姜尚书去了胡须竟是如此长相,也难怪外孙女能做了皇后。”
  是,尚书令姜清玄有一副不似出身的好相貌。
  寒门魁首姜清玄出身贫农之家,五十多年前,国子监助教温岐途径田垄,见秋雨霏霏便当下诵了一支《菩萨蛮》,却听身后童声清脆,将那支词一字不错地复述了出来,那稚童就是才五岁的姜清玄,温岐甚喜其才,将之收为入室弟子带在身边,十一年后,年仅十六岁的姜清玄着白衣骑青驴,在西京文会上又以一支《菩萨蛮》名动京华,被称作“白衣姜郎”,又过两年便被师父保举出仕,他早年酷爱文章诗词,学尽了温岐的文辞锦绣,二十五岁成了国子监讲习,每当他讲诗词,连窗外都坐满了国子监学子,有人说是因他文采风流,也有人说,世人看的就是他的相貌。
  如今六十有四的姜尚书没了胡子,少了几分仙风道骨,却露出了清眉俊目,玉面淡唇,依稀还有八分当年“白衣姜郎”的俊秀,又如历寒之松,覆雪之竹,风霜赠之以筋骨不折,便成气度。
  风吹得明德门内外幡飞旗倒,吹得文武百官步履艰难。
  偏偏还有一人站在风口,穿紫袍,挎长刀。
  她看着姜清玄。
  姜清玄身侧两个年轻御史连忙要护在自家恩师身前,却被姜清玄推开了。
  他微微颌首:“定远公。”
  卫蔷似笑非笑道:“尚书令……大人。”
  姜清玄坦着一张脸,神色自若:“定远公,世家以人抵钱之事万万不可,若是世家子弟值五千贯,寒门子弟又如何?每去一人,定远公便给五千贯?以钱买人,以何买心?北疆百废待兴,欲谋天下英才,谋其人,亦谋其心,招贤纳士当以诚相待,若以银钱换之,日后贪腐如何处置?庸碌如何处置?尸位素餐者,如何处置?你出五千两那人北疆为官,旁人出了一万两,那人卖了北疆也非异事。以钱换人三年,三年之后又如何?彼时之北疆,便是定远公心中之北疆?”
  一贯爱笑的定远公此刻敛眉沉目,见姜清玄面露忧色如忧国忧民一般,只淡淡道:
  “好一个以诚相待,尚书令真是极会讲道理,那请问,丰州督府以诚相待,何时能得来得用之人?朝中给我十五人便打发我去建边市,便是以诚相待?不拨钱粮不给军饷,便是以诚相待?”
  “钱粮之事定远公可自去查各州钱粮册,非是有粮不拨,实在是各州艰难,实不相瞒,以当时情状,朝中调拨钱粮怕是到不了朔州,便已被各地灾民……定远公,此话绝非我推脱之言,同光四年雪患之后各州匪盗并起,同光五年,薛将军部下亦曾被内调剿匪,定远公可写信问之,去岁皇后欲调五千定远军南下,也是因匪患之事……”
  今日定远公和姜清玄在朝堂上争执,定远公以刀去了尚书令的胡子,此事早就传遍了紫微宫上下,见两人再次对上,明德门的守将在大风中战战兢兢,瑟缩如同一朵娇花。
  “风、风大,各位大人,不如早些回去歇息。”
  说话时,守门将军亲自牵来了定远公的马。
  卫蔷翻身上马,她居高临下,衣袍翻滚,看着大风吹在姜清玄那张被剃了胡子的脸上。
  当朝定远公扯了一下嘴角,道:“尚书令大人,既然熟知以诚相待的道理,不如替本国公弄来些书吏官员,哪怕如尚书令大人这般嘴上无毛之人,我也绝不嫌弃。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