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1章 铁甲巨舰下水

  渊盖苏文当高昌都护?
  这个结果太出乎岳山的意料了,虽然他和渊盖苏文的私交还不错,但受到前世的影响心中对这个人非常的警惕。
  不敢不警惕啊。
  在他的想法里,让渊盖苏文当个标杆养在京城就可以了,放他出去有纵虎归山的意思。
  不过他并没有当场把这个疑问提出来,李世民让渊盖苏文去自有他的道理。
  有意见私下找他问就可以了,当这么多人提出来会让大家都下不了台。
  不过还没等到去问李世民,他就自己想通了其中的道理。
  原因很简单,包容性。
  虽然他写出了华夏文明,口口声声说要有包容性,对待华夏文明体系内的所有族群都一视同仁。
  实际上受到前世的影响,他心中的民族成见才是最深的。
  反而是这些古人,心中对异族的成见很小。他们更在乎国家在乎道德礼仪,而不是民族成分。
  大唐立国就有无数出身异族的将领效力,长孙家族、屈突通、尉迟恭、独孤怀仁、邱行恭、党仁弘等等。
  这些人无不功绩卓著,为大唐建国和后续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  大唐建立后也有无数出身异族的文臣武将加入。
  著名的有阿史那社尔,原本是处罗可汗次子,东突厥一部首领,统帅铁勒和薛延陀。
  归降大唐后被重用,帅兵为大唐夺取了西突厥近半的领土,灭了高昌,击败龟兹、于阗等国,迫使他们臣服。
  还有阿史那思摩、执失思力、契必何力等等,在原本的部落都是首领级别的高层统治者。归降加入大唐之后全都忠心耿耿立下卓越的功绩。
  可以说大唐能有今日的辉煌,他们也居功至伟。
  汉朝也有这种胸怀,他正在写汉武大帝,翻看了许多这个时期的史书,太多匈奴和其他异族出身的人在汉朝成为中流砥柱。
  其中最突出的是金日磾,这位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,归降汉朝之后忠贞不二。
  后来还被汉武帝当成了托孤大臣,成为大汉朝事实上的二三号人物。
  可以说汉唐人的眼里几乎不存在族别差异,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人和敌人。
  只要是自己人都可以放心大胆的去使用,是敌人就想办法弄死。
  抛开前世的记忆影响,渊盖苏文的身份在大唐任用的一众降臣里并不算多突出。
  阿史那社尔这些人突厥王族都能用,一个高句丽的宰相为什么不能用?
  害怕他造反?
  这一世渊盖苏文是弑君投降的,高建武有再多的不是也是高句丽的君主。
  杀了君主还指望读书人和百姓跟着他一起造反?别做梦了。
  好不容易得到一个表现的机会,渊盖苏文会竭尽所能保护好高昌,稳固住这个西域门户。
  李世民重用他就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,在场的其他人听到这个任命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。
  他还是受西方狭隘思想荼毒太深啊,都穿越这么多年了还无法摆脱这种想法。
  不过还好,他一直都没有这种想法表现出来,否则想在大唐搞民族大融合就成了笑话。
  想通了这些,岳山摇头叹了口气。
  “翠岚,你有不同意见?”这时李世民问道。
  “啊,什么?”岳山茫然的道。
  “你……”李世民哪还不知道他刚才跑神了,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道:“商量国家大事不要胡思乱想。”
  “喏。”岳山羞愧的道。
  “刚才我们在讨论从海上运输军需物资去西方以防万一,你觉得这个建议如何?”李世民问道。
  岳山惊讶的道:“海运?这个想法不错啊,可以派遣一支海军沿路跑一跑。不求他们能起到多大的作用,全当锻炼远洋航行能力了。”
  “也可以考察一下沿途适合修建补给点的岛屿,到时候朝廷可以派遣专门的人过去修建补给地。”
  “等我们的补给地遍布海洋的那一天,整个天下都是我们的囊中之物。”
  ……
  朝廷正在商量西征事情的时候,棣州造船厂也有一件足以影响历史发展的大事发生。
  北洋舰队大都督刘仁愿及其麾下数十位中高级将领、棣州造船厂厂长赵胜安,大匠师梅江、梅河,棣州刺史苏临开,棣州书院院正施房……
  数百位有头有脸的人齐聚棣州造船厂的船坞,此时他们正一脸震惊兼兴奋的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。
  作为这艘船的总建造师,梅江负责介绍道:
  “这艘铁甲舰全长97.1米、宽19.6米、高7.8米,装甲为全钢制最厚处为三百毫米,最薄处有一百六十毫米。甲板为铁制五十毫米厚。”
  “采用三桅帆和蒸汽螺旋桨双重动力,全速可达时速五十里……共装有各类大炮四十门……拥有远洋作战能力。”
  刘仁愿身旁一名将官本来还很开心,听说大门数量的时候就不乐意的,道:“为何铁甲舰的大炮数量比木壳船还要少?”
  梅江解释道:“铁甲舰安装的大炮和木壳船不一样,口径更大射程更远。不需要太多,四十门就已经足够了。”
  那人似乎还有些不满,棣州书院院正施房淡淡的道:
  “这艘船的是有书院一百多位学者和船长数百位工匠一起设计的,每一项数据都经过严格论证,且事先已经得到夏国公的批准。”
  听到最后一句话,那个人犹如泄气的皮球一般再也不敢说什么。
  刘仁愿心中叹了口气,这群大老粗,平时让他们多读点书就是不听,出门就丢脸给自己找麻烦。
  “他就是个粗人诸位别和他一般见识,他们恨不得把战舰每一点空余的地方都装上大炮”
  “见到这么大的铁甲舰就装了四十门炮有些想不通,不是对你们有意见,还请不要见怪。”
  施房有底气硬刚普通将领,却不愿意轻易得罪北洋舰队的大都督,所以马上堆笑道:
  “大都督说的哪里的话,大家都是为了大唐的战力考虑,没什么怪不怪的。”
  “铁甲舰和木壳船差别甚大,你们不了解也很正常,后面对熟悉熟悉就理解了。”
  刘仁愿道:“确实啊,放在十年……不,五年前我都不敢想象海战会变成这个样子,数里外就已经决定胜负了。”
  施房笑道:“难道这样不好吗?”
  刘仁愿顿了一下,也大笑道:“好,实在是太好了,最好的地方还是这种先进的船掌握在我大唐手里。”
  施房道:“是啊,木壳炮船就已经能让我大唐海师无敌于天下,现在又有了更加强大的铁甲战舰,海洋将成为我大唐的掌中之物。”
  刘仁愿郑重的道:“我代表大唐海师官兵感谢诸位的付出,谢谢。”
  施房连忙道:“使不得使不得,你应该感谢的是夏国公。铁甲战舰的思路都是来自于他,我们不过是按照他的想法做出来的而已。”
  刘仁愿道:“施院正有大功而不自居,让某佩服。造船思路重要,各种数据更加重要,没有你们研究论证的各项数据,也不会有现在的铁甲舰。”
  施房很是受用,谦虚的道:“过奖过奖。”
  这时棣州刺史苏临开笑道:“两位有话不妨等会再说,及时就要到了,还需要你们下令点火呢。”
  三人中他的职务最低,但棣州刺史这个位置直接代表岳山。只要他自己作死,干上五年十年直接就能去中枢任职。所以即便是面对北洋水师大都督他也一样谈笑自如。
  刘仁愿也知道他身份特殊,并没有摆大都督的架子,笑道:“你看我,差点把正事儿给忘了。施院正、苏刺史要不咱们一起来?”
  “呵呵,谢大都督好意,我们两个就不抢这个风头了。”说完两人一起后退半步把位置让了出来。
  今天是这艘铁甲舰下水兼入列仪式,本来就应该刘仁愿这个大都督下令点火,施房两人哪会这么不识趣。
  刘仁愿也没有在继续客气,在旁边的人提醒吉时已到之后,就神情严肃的大喝:“点火。”
  远处一名传令兵大喝道:“大都督有令,点火。”
  更远的地方又一名传令兵大喊:“大都督有令,点火。”
  就这样一声声呐喊传到了船上,有人点燃了甲板上方的火盆。
  所谓的点火其实是点燃蒸汽机的火,这个过程比较慢,需要一两个小时能把热水烧开。
  为了让仪式好看一点,就用火盆来代表蒸汽。把这个火盆点着就代表已经点火,仪式可以结束了。
  事实上动力室的人也确实已经把蒸汽机火塘里的火给点着了,正在给水箱迅速的加热中。
  火盆点着后,刘仁愿笑道:“诸位请到船上一观如何?”
  施房笑道:“求之不得啊。”
  “请。”
  “请。”
  远处观看就已经觉得这艘船很大了,靠近后更觉得庞大,和小山一般。
  施房忍不住说道:“真是巨大啊,站在它面前方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。”
  苏临开亦道:“是啊,比它大的木壳船我也见过,没有感受到任何压力。也不知道为什么,见到这艘船我两腿就发软。”
  刘仁愿道:“可能这就钢铁巨舰带给人的心理威慑吧。对于大唐来说它就是守护神,对于敌人来说它们就是噩梦。”
  苏临开道:“连我这个被守护的人都这么害怕,可以想象我大唐的敌人看到它之后会是何等的恐惧。”
  施房道:“不战而屈人之兵,这艘船就能起到那种效果。”
  一百多号人登上这艘船,散开后却一点都不觉得拥挤。
  梅江跟随讲解道:“这艘船空间很大,可以搭载七百人。”
  苏临开道:“才七百人?我记得比它小的木船都能装两三千人。”
  梅江道:“那是运兵船,把所有的空间都腾出来装人了,而且人也非常稠密连蹲下都困难。”
  “这是战舰,里面有各种武器装备。为了保证远洋航行能力,船上还有休息室、厨房、囤放食水的仓库等。”
  “这八百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床位,有足够的活动空间……两者不可同日而语。”
  苏临开点头道:“原来如此,谢谢梅大匠解惑。”
  几人先是在甲板上转了一圈,眺望了远方的海面。
  只见海面上还有四艘十余米、两艘三十余米、一艘六十余米的铁甲舰在航行。
  梅江给他们介绍道:“这几艘都是实验船,因为初次建造没有经验,所以存在着许多的瑕疵。”
  苏临开道:“这些船准备怎么处理?就这样扔掉吗?”
  梅江道:“自然不能扔掉,我们正在想办法对它们进行改造,一旦完成就能加入海军行列。”
  在甲板上转了一圈几人又参观了炮塔,指挥室,宿舍,食堂等地方,一圈逛下来差不多就过了一个小时。
  施房等人的感触都非常的大,给他们感触最深的还是舱内布局。
  所有的空间都被利用到了,舱内没有一处空间是闲置无用的,哪怕是个角落都有它的作用。
  布局非常的合理,常用的东西放在拿,不常用的东西放在拿。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简易处置需要用到的工具就在手边,伸手就能拿到。
  从这些细节就能看到设计的时候花费了多少心思。
  刘仁愿是最满意的那个,身为北洋舰队大都督,他比施房两人更明白细节就是战斗力。
  “呜呜呜~”大船的汽笛声响起。
  苏临开问道:“船要开了吗?”
  梅江道:“不会这么快,现在还在预热阶段,鸣笛是为了检测管道。”
  苏临开道:“为什么还要检测?难道之前你们没有检测过吗?”
  这个问题刘仁愿给他做了回答:“海上非常危险,唯一能依赖的就是船,所以要把可以预防的事故降到最低。”
  “哪怕只是临时停靠,发船之前都要重新进行一次检测,确保没有问题的时候再走。虽然过程会很繁琐,但为了安全一切都是值得的。”
  苏临开感慨的道:“原来如此,这种细致让某佩服。”
  施房问道:“这艘船下水入列的消息已经送到了京师,不知道朝廷会不会让你们逆流而上去给圣人看一看。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